第90章 线绷紧,弓自张
秋狩大典前夜,皇城内外张灯结彩,猎猎旌旗在风中翻卷如浪。
然而无人知晓,此刻的织造局深处,灯火幽微,谢梦菜正立于一方素布之前,指尖轻抚过细密经纬,目光沉静如渊。
那面即将在明日高悬于校场中央的龙旗,早已不是呈报礼部的那一面。
三日前,她亲临织造局查验贡品,金线蟠龙栩栩如生,可当月光斜照其上时,一抹极细微的暗纹却让她瞳孔骤缩——几缕黑丝如蛇潜行,在旗背深处织成三字:“坤纲崩”。
笔意阴戾,针脚逆走,正是古籍所载“魇绣术”的特征:以怨念为引,血魂为饲,专噬穿戴者气运。
柳云舒连夜验线,指尖触之即颤。
“此术已绝迹五十年,”她低声道,“当年先帝清算巫蛊案,诛杀七十二名绣娘……唯有一人逃出生天。”
名单末尾,赫然写着郑文昭祖母的名字。
谢梦菜沉默良久,将原旗封入铁匣,命人悄然调换。
她没有奏报,没有问罪,甚至连程临序都未惊动。
直到韩九娘带着一队老妇悄然入宫——皆是北境流民中的遗孤,世代传承着对抗魇绣的秘技“识心灰”。
她们不识字,却能凭指尖感知丝线中寄宿的情绪;不会画图,却能把人的名字一针一线织进命运的缝隙里。
“不用龙纹,不用金线。”谢梦菜立于织机前,声音轻得像落雪,“我要这面旗,每一寸都连着活人的呼吸。”
于是,十万百姓之名被化作暗纹,隐于经纬之间。
每一道针脚,都是新政之下重获田亩的农夫、免于贱籍的婢女、靠工坊养活一家的老妪……她们的名字不成章句,不显于表,却如血脉般贯穿整幅旗帜。
完工那夜,恰逢满月西升。
布匹铺展于庭院,竟泛出淡淡微光,似有萤火游走其间,忽明忽灭,仿佛万千灵魂在低语。
韩九娘跪地轻抚,眼含热泪:“这些线……会认主。”
而与此同时,边关急报传至将军府。
程临序披甲归来,风尘未洗便直闯内堂,手中攥着一封密信——正是赵元吉从旧档中挖出的证据链:郑文昭三年来暗通旧党,私藏禁书《绣纬谶》,更曾重金收买织造局匠人。
“此人包藏祸心,当立即下狱,株连同党!”他声如雷霆,眸中杀意凛然。
谢梦菜却抬手拦住。
“杀一人易,断一念难。”她望着窗外那面静静悬挂的旗帜,语气平静,“他们以为,毁一个女人就能动摇新政根基。可若我们只以刀剑回应,便永远走不出‘以暴制怨’的轮回。”
程临序怔住。
她转身看他,眼中无惧,唯有坚定:“明日秋狩演武,就用这面旗做帅纛——公告天下:凡能破解旗中纹路者,赐见天颜。”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郑文昭闻讯,先是愕然,继而狂喜。
他连夜召集门客、聚拢清议子弟,焚香设案,誓要当众揭开“妖旗惑主”的真相。
在他看来,这是谢梦菜自投罗网——那旗中必藏邪术,只要破译出“坤纲崩”三字,便可坐实其“以巫术干政”之罪,一举扳倒这对掌权夫妻。
“她太天真了。”郑文昭冷笑,执笔勾画旗面摹本,“以为藏几个名字就能遮掩咒文?待风起旗展,天地为证,我叫她身败名裂!”
可他未曾察觉,自己书房角落的香炉里,一缕青烟正缓缓升起——那是萧玉衡送来的“静心檀”,掺了微量迷神散,足以让人心绪躁动而不自知。
而窗外檐角,一只不起眼的灰羽雀鸟悄然掠走,飞向城西女子工坊。
更深露重,皇城西北角楼。
谢梦菜独自登台,望着空旷校场,手中握着一面未展开的布帛。
风拂过她的发梢,也拂过那面静静垂落的帅纛。
它还未升起,却已承载十万呼声。
她轻轻闭眼,仿佛听见了黎明前最深的寂静——那是风暴来临前的片刻安宁,也是命运之线终于绷紧到极致的微响。
线已张,弓未发。
明日风起时,谁才是真正的执弦之人?
秋狩当日,天色如洗。
风自北岭卷来,带着边关未散的沙尘气息,掠过皇城九重门阙,在校场中央那面静垂的帅纛上骤然炸开。
旗帜猎猎翻飞,如怒涛拍岸,金线未闪,黑纹不现,唯有一股沉凝之力自经纬间腾起,仿佛整面布帛并非织物,而是十万双未曾闭合的眼睛,正缓缓睁开。
高台之上,谢梦菜一袭素青长裙,外披昭宁长公主的玄纹鹤氅,立于风中不动如山。
她抬手,沈知白捧卷上前,声音清越而起:
“——陇西郡,陈三娘,原籍贱籍,今授田二十亩,入女子工坊为织师。”
一声落,台下有人踉跄跪倒,老妇伏地痛哭。
“——河阳州,赵大石,流民归籍,得耕牛一头,免赋三年。”
又一人扑通跪地,怀中幼子不知何事,只懵懂唤着“爹”。
名字如雨点落下,一个接一个,皆是新政之下被赦、被养、被救之人。
他们不曾进宫,不识朝堂,甚至从未听过谢梦菜之名,可此刻,他们的姓名却被郑重念出,响彻天地之间。
两个时辰,沈知白的声音从平稳到微颤,从克制到哽咽。
十万条命,十万段苦,十万声未曾出口的“谢”。
台下军民寂静无声,继而啜泣成片。
有老兵抹泪,有百姓相拥,更有边军将士摘盔叩首——他们忽然明白,这旗不是为帝王所立,是为他们所生。
而郑文昭站在文官列末,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
他想怒喝,想斥这是“妖言惑众”,可话未出口,西市方向忽传来震天鼓乐!
数十辆挂着“长安织锦”字号的商队马车齐齐鸣锣,鼓手击节,箫笛齐奏《安民谣》,音浪如墙,将他半个字都碾碎在喉中。
他猛地回头,只见萧玉衡立于角楼檐下,手持铜铃轻晃,唇角微扬。
她身后,三百商旅子弟列阵而立,手中乐器皆以特制竹管扩音,专为今日准备。
这不是巧合,是一场用铜钱与人脉织就的沉默封口令。
风更烈了。
就在最后一声姓名落下之际——
“——幽州,柳二丫,母亡于巫蛊案,今补录绣籍,授技传习。”
话音刚落,一道狂飙自西北裂空而至!
整面旗帜猛然绷直,如铁盾迎风,竟不再飘摇!
那些曾藏匿“坤纲崩”三字的黑丝魇纹,在强风拉扯下与暗织其中的“识心灰线”交错纠缠,瞬间重组——
九个大字,赫然浮现于旗面中央:
导民之道,在心不在刑。
全场死寂。
连程临序都怔在马前。
那是谢梦菜的手笔,也是千万百姓血泪凝成的判词。
不是咒,不是谶,是反噬——以柔克刚的审判。
电光石火间,程临序猛地翻身上马,玄甲铿然作响。
他抽出佩刀,寒光划破长空,直斩旗杆!
“将军!”礼部官员惊呼。
可刀锋未断杆,反而顺势斜掠而下——
“嗤啦——!”
巨幅旗帜应声裂开,如雪崩般四散纷飞!
千条长带乘风而起,似万千白鸟振翅,漫天飘舞。
“从前此旗只为一人所立。”程临序立马横刀,声震四野,“今日起,每人一条,带回故里!”
士兵争先恐后跃起接取,有人抢到半尺布便如获至宝,有人将布条紧紧贴在胸口,嚎啕大哭。
那一夜,八州边陲同时燃起篝火——百姓将布条系于屋檐避邪,缠于树梢祈福,挂上亲坟告慰亡魂。
远远望去,山河如披银甲,大地似覆星网,仿佛整片疆土都在回应那面曾经沉默的旗帜。
宫灯复明时,谢梦菜已回偏殿。
她独坐灯下,指尖摩挲着仅存的半寸残旗。
窗外暴雨倾盆,雷声滚滚,一道闪电劈落,照亮墙上悬挂的旧地图——上面密密麻麻钉着各州送来的“织字布”样品,每一块都隐隐浮现相似纹路,形如蛛网,脉络相连。
她忽然起身,吹灭烛火。
黑暗刹那吞噬房间,唯有雷光一次次撕裂天幕,映出她唇边一抹冷冽笑意。
“你们以为我在织布?”
她低声喃喃,像对天地,也像对某种沉睡已久的宿命。
“不……我在拉弓。”
雷声轰然炸响,仿佛千万根丝线在暴风雨中铮铮作响——
绷至极限,只待离弦。
“这一箭,我要射穿三百年的死结。”
远处雷声滚滚,绵延不绝。
当夜,京城开始流传一句话:
“长公主以人名为线,炼魂织旗,恐遭天谴。”
民间偶有孩童夜啼,老妇便轻轻拍哄:
“莫哭,莫叫‘导’字。”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908/1111107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