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起因
大唐如今军阀如林,北平郡公罗信,本是其中不大起眼的一支。
他虽顶着节度使的头衔,辖地不过三州,麾下兵士也不足两万,论实力远不及晋王李克雍和梁王朱温,就连周边几个小军阀,也常对他虎视眈眈。
前两年农民起义军席卷河北时,罗信的治所险些被攻破,他本人被围在城楼上,箭雨擦着耳边飞过,眼看就要成了义军的刀下亡魂。
危急关头,是晋王派来的援军杀到,不仅解了城围,还送来了粮草军械。
罗信感激涕零,亲自带着三个亲卫,骑快马奔往太原。
彼时他连铠甲都未来得及换,一身尘土,却在晋王宫前翻身下马,对着宫门长揖不起,口称“再造之恩,没齿难忘”。
晋王见他如此恭顺,又听闻他是前朝名将之后,便有了拉拢之意。
那日晋王宫的庆功宴上,晋王拉着罗信的手,唤他“贤弟”,将盏中酒一饮而尽:“今后你我便是盟友,若有难处,只管派人来寻我。”
罗信当即跪地,指天为誓:“此生定不负仁兄,若有二心,甘受天诛!”
宾主尽欢的场面,后来还被太原城里的文人写进了诗里,成了乱世中难得的“义举佳话”。
谁也没料到,这“佳话”竟会在两年后,化作刺向晋王心口的利刃。
自打决定对抗梁王朱温,晋王便知此行凶险。
他提前给各路盟友送信,其中给罗信的信最为简单——大军去往珩水,需借道罗信辖下的恒州,无需他出兵相助,只需让开通路即可。
信送出不过三日,罗信的回信便到了,字里行间满是恭敬:"晋王大恩,末将时刻铭记。借道之事,末将已安排妥当,定不让大军受阻。”
晋王看了信,随手丢在案上,对身边的谋士笑道:“罗信虽实力不济,倒也算知恩图报。有他守着恒州,大郎二郎那一路,该是安稳的。”
谋士却有些担忧,劝道:“大王,罗信此人素来谨慎,此次应允得太过爽快,不如派些探子去恒州打探一番?”
晋王却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狂傲:“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如今我军势大,他若敢反,便是自寻死路。再者,他若背盟,天下人如何看他?他还想不想在这乱世立足?”
谋士还想再劝,晋王却已转身去看军报,此事便不了了之。
可谁也没算到,梁王朱温早已动了手脚!
他派去的使者,带着白银万两、锦缎千匹,还有一张“北平行营都统”的委任状,悄悄入了罗信的府邸。
“罗公,”使者端着酒杯,眼神里满是诱惑,“晋王虽强,却远在太原;我主梁王,近在汴梁。若罗公肯助我梁军一臂之力,将来平定天下,这河北之地,便是罗公的囊中之物。反观晋王,他今日能救你,明日便能吞了你,罗公难道甘心一辈子做他的附庸?”
罗信握着酒杯的手微微发抖。他不是没想过依附更强者,可晋王的恩情摆在那里,背盟之事,一旦做了,便是遗臭万年。使者递来的委任状,还有那堆积如山的金银,像毒蛇一样缠着他的心。
他沉默了半宿,最终咬牙道:“好,我答应你。但此事若成,梁王需兑现承诺。”
使者当即笑道:“罗公放心,我主梁王向来言出必行。”
于是,恒州那条看似平坦的官道下,被罗信的人悄悄挖了数不清的暗沟,沟里铺满了尖石,只在表面盖了层薄土和干草,远远望去,与寻常路面并无二致。
而罗信则带着一队兵士,在路边的驿站里“迎接”李承勖兄弟,脸上堆着笑,手里端着酒:“两位郎君一路辛苦,末将已备下薄酒,还请二位歇息片刻。”
李承洛本就对罗信有些提防,可看他神色如常,又想起父亲的嘱咐,便接过酒盏,浅饮了一口。
李承勖却皱着眉,目光扫过路边的草丛,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歇息片刻后,大军继续前行。
李承洛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刚转过一道山弯,马蹄突然踩空,身下的战马发出一声嘶鸣,前腿猛地跪地,将李承洛狠狠甩了出去。
他还没来得及爬起来,路边的草丛里就窜出无数手持刀枪的兵士,为首的正是罗信的部将:“大郎君,得罪了!”
“罗信!你敢有二心?”李承洛又惊又怒,拔出腰间的佩剑,斩杀了冲上来的两个兵士。可对方人多势众,他刚砍倒三人,后背就被人用刀架住,动弹不得。
“大哥!”李承勖见状,目眦欲裂,当即拍马冲过来,手中长枪横扫,挑飞了两个兵士。
可他刚靠近李承洛,身下的战马也突然绊倒,他从马背上滚落,险些被乱刀砍中。
危急关头,他抽出箭囊里的箭,搭弓拉弦,一箭射穿了为首将领的咽喉。
“二郎君,快走!”身边的亲兵死死护住他,“再不走,咱们都得死在这儿!”
李承勖看着被绑走的李承洛,又看了看围上来的敌军,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鲜血从嘴角溢出。
最终,他在亲兵的护送下,杀出一条血路,往太原方向逃去。
身后,传来李承洛的怒吼:“罗信!我父王定不会饶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消息传回太原时,晋王正在大殿上与谋士商议军情。当信使跪在地上,说出“大郎君被罗信俘虏,即将送往汴梁”时,晋王当即猛地站起身,眼神里满是暴怒:“罗信!我竟养了这么个白眼狼!”
大殿里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说话。
晋王来回踱步,胸口剧烈起伏,突然一脚踹翻了案几,奏折、军报散落一地:“朱温老贼!罗信小儿!我若不将你们碎尸万段,誓不为人!”
消息很快传遍了王宫。白夫人听到消息时,正在梳妆台前插发簪,簪子“啪”地掉在镜台上,她猛地站起身,抓住身边的丫鬟,声音发颤:“你说什么?我的大郎……被俘虏了?”
丫鬟哭着点头:“是……是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说是罗信背叛了大王,设埋伏抓了大郎君……”
白夫人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幸好丫鬟及时扶住。她只生了李承洛一个儿子,这儿子便是她的命根子。
如今李承洛被俘,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晋王的凉薄!晋王有八个亲儿子,还有十几个义子,个个都能打仗,他会不会放弃李承洛?
“不行,我得去求大王!”白夫人推开丫鬟,跌跌撞撞地往大殿跑去,头发散乱,也顾不上体面。
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晋王救儿子,哪怕拼了她的性命,也不能让儿子死在汴梁。
她跪在大殿外哭了整整一夜,膝盖都磨破了,晋王却始终没见她。
直到第二日清晨,才有内侍出来传话,说大王已派使者去汴梁,与梁王和谈,让她先回住处等候消息。
柳玉娘越想越觉得毛骨悚然:梁王素来心狠手辣,与晋王更是死敌,他怎会轻易放了大郎君?
大郎君要是没了,谷雨姐姐要怎么办?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914/1111111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