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零八章 试点经费里的猫腻

第一百零八章 试点经费里的猫腻


我哈着白气推开财务科的门时,玻璃上的冰花正往下淌水。

二月的日头刚冒尖儿,可屋里比外头还冷——财务科王科长的脸比铸铁台还僵,他捏着我递过去的经费申请单,指甲盖儿都掐进纸里了。

“小林啊,”他把搪瓷缸往桌上一墩,茶叶沫子溅在“为人民服务”的红漆字上,“试点经费是批了,可这采购清单得再核核。”他用钢笔尖戳着我列的条目,“两台精密千分尺?咱厂仓库有库存,领旧的就行。还有这个——”他突然提高嗓门,“弹簧钢?你当这是供销社卖饼干呢?特种钢材得走部里计划,你这申请单连三级审批章都没盖全!”

我盯着他鼻尖上的油光。

前儿在车间,老周的冲床机械臂用了三个月,凸轮轴磨出了细痕,得换高标号弹簧钢重铸。

这事儿苏晚晴查过仓库台账——库存弹簧钢都是五年前的陈货,碳含量超标,根本扛不住高频冲击。

“王科长,”我把局里的批复文件推过去,“文件里写得清楚,试点单位‘急需物资可优先调配’。”我指了指他桌上的《工厂财务管理条例》,“第17条,技术革新专项经费不得挪作他用,审批时限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王科长的脸腾地红了,钢笔在手里转得直打颤:“你、你这是跟组织讲条件?”他突然压低声音,“再说了,上个月设备科老黄头为你们组调了台旧铣床,没找你们要折旧钱就算照顾了——”

“王科长!”

门“吱呀”一声被撞开,苏晚晴抱着个蓝布包冲进来。

她军大衣上沾着雪,发梢结着冰碴子,怀里的布包鼓囊囊的——是我昨儿让她去档案室查的1958年试点厂文件。

“1958年3月,一机部关于技术革新试点的补充规定。”她抖开文件,纸页在风里哗哗响,“第4款明确,试点单位采购生产必需物资,可凭厂技术委员会签章直接申领,无需重复审批。”她把文件拍在王科长跟前,“我们组的申请单上有技术委员会张主任的签字,还有副厂长的批注。”

王科长的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文件末尾的红章——那是1958年的老印,红得发暗,可法律效力还在。

他扯了扯领口,突然干笑两声:“小苏同志觉悟高,我这不是怕你们年轻人经验少,走弯路嘛。”他摸出公章,在申请单上重重一盖,“下午三点,去仓库领材料。”

我接过申请单时,指尖触到王科长手背上的汗。

这老狐狸,怕是早把文件条款摸得门儿清,就等着卡我们脖子。

出了财务科,苏晚晴把蓝布包往我怀里一塞:“刚才在档案室,张姐偷偷跟我说,上个月热处理车间申请电炉丝,财务科扣了二十天——说是等‘上级指示’,结果转头把指标匀给了家属区修暖气管。”她睫毛上的冰碴子化了,滴在大衣扣上,“他们这是把试点经费当唐僧肉呢。”

我捏了捏布包里的文件,纸页边缘硌得手心生疼。

前世在研究所,项目经费被卡是常事,可那会儿有电脑查条文,有邮件催进度;现在得翻老文件堆,得堵在科长办公室磨嘴皮子。

“走,找赵师傅。”我拽着苏晚晴往废料站跑,“他昨儿说在废电机里拆了批铜线圈,正好给老周的机械臂做耐磨衬套。”

废料站的铁皮门结着冰,赵卫东正蹲在地上撬电机壳,腮帮子冻得通红。

见我们过来,他把扳手往地上一扔:“林哥,我问了仓库老张头,那批弹簧钢根本没入厂!王科长说的‘库存’,是三年前报废的边角料,全锈成渣了!”他拍了拍裤腿的灰,“要不咱找副厂长?上次冲床改造他挺支持的——”

“别急。”李卫东的声音从废电机后头传来。

他抱着个铁皮盒子钻出来,眼镜片蒙着灰,“我查了近三年的经费流水。”他翻开本子,铅笔字密密麻麻,“去年技术革新组领了三回材料费,每回都被扣了15%的‘损耗费’。可财务制度里根本没这一项——”他突然停住,目光扫过我和苏晚晴,“这钱,怕是进了私人腰包。”

废料站里静得能听见冰碴子从房梁上掉下来的声音。

赵卫东的扳手“当啷”掉在地上,惊飞了几只麻雀。

“李哥,”我接过他的本子,手指划过那些被红笔圈住的数字,“把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找张主任签字。苏工,你把1958年的文件和局里的批复复印件送一份给副厂长。”我望着窗外飘起的雪花,“今儿下班前,我要看到财务科的拨款单。”

下午三点,我抱着账本站在仓库门口。

王科长的皮鞋“咔嗒咔嗒”响过来时,我正跟仓库老张头核对弹簧钢的型号——新领的钢材码在木架上,在日光下泛着冷光,切口平整得能照见人影。

“林师傅,”王科长的笑容比哭还难看,“这钢材是特批的,下不为例啊。”他递来拨款单,指尖在“损耗费”那一栏顿了顿,又猛地划了道斜线,“以后按制度办,按制度办。”

我接过单子,瞥见他后领湿了一片。

远处传来冲床的轰鸣,比从前更响了些——老周的机械臂又开始转了,一下,两下,节奏清晰得像心跳。

晚上技术改进组开会,赵卫东灌了口二锅头,酒气混着机油味飘满工具间:“王胖子今儿见了我,头都恨不得低到裤腰里!”他拍着李卫东的肩膀,“老李这账本儿,比尚方宝剑还管用!”

苏晚晴翻着新收的问题卡片,嘴角翘着:“热处理车间的老陈说,他们的淬火槽温度表修好了——用的是咱废料站拆的旧温控器。”她抬头看我,眼睛亮得像星星,“林钧,你说的对,不是他们不想改,是总有人捂着盖子不让响。”

我望着墙上挂的机械臂草图,铅笔印子被煤油灯烤得发暖。

窗外的雪停了,月光照在车间的房顶上,像撒了层细盐。

“往后啊,”我端起搪瓷缸碰了碰赵卫东的酒瓶子,“机器一响,盖子就得掀开。”

李卫东推了推眼镜,把整理好的经费表往我手里一塞:“明儿我去局里送月报,把咱的经验写上。”他笑了,镜片上反着光,“让他们看看,试点经费该咋花!”

工具间的门被风推开条缝,吹得图纸哗哗响。

我望着那些被红笔圈住的关键数据,忽然想起前世实验室里的电脑屏幕——那时候总觉得隔着玻璃不够实在,现在摸着这些带着油泥的纸页,倒真切得像摸着时代的脉搏。

苏晚晴的围巾扫过我手背,带着股淡淡的淬火液味道。

她往我手里塞了块烤红薯,热气透过粗布,暖得我心尖发颤。

“春天要来了。”她轻声说。

我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

窗外传来锻锤的声音,一下,两下,像是在应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923/1111105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