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八零有喜:糙汉的锦鲤小媳妇 > 第七十三章 开工

第七十三章 开工


县政府之行带来的振奋,如同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便吹绿了清河村关于“晚衍”的所有话题。原先那些因“规范管理”文件而泛起的嘀咕和观望,在确凿的“县里支持”消息面前,彻底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更加热切的目光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扩建工程不再只是苏晚和陆衍自家的事,几乎成了半个村子的焦点。王叔带着几个相熟的泥瓦匠,几乎住在了那片选定的空地上,夯土、砌砖、上梁,吆喝声和号子声从清晨响到日暮,充满了蓬勃的力量。陆衍是当然的技术指导和“监工”,他话不多,但眼光毒辣,地基的深浅、墙角的垂直、檩木的承重,他只需扫上一眼,用手一搭,便能指出关窍。男人们都服他,不仅仅因为他退伍军人的身份和一身力气,更因为他那份沉静可靠的秉性。

苏晚则彻底扎进了工作室和即将成型的新厂房之间。她不仅要盯着省城订单的进度,指导春妮几人完成日益复杂的工艺,还要根据新厂房的格局,规划缝纫机的摆放、光照的角度、布料的仓储区域。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脸上却始终带着一种被希望点燃的光彩。

李桂芹如今是“晚衍”名副其实的“技术总监”,带着秋菊和冬梅负责所有常规订单的最终质检和打包发货,手法愈发老练,眼神也愈发笃定。连苏富贵都罕见地不再窝在家里,偶尔会背着手,溜达到扩建工地外围,远远看上一会儿,虽然依旧不说什么,但那微微佝偻的脊背,似乎也挺直了些许。

一切都在朝着预定的方向,热火朝天地推进。

这天晌午,阳光正好,驱散了早春最后一丝寒意。苏晚正和陆衍在新厂房里商量着电线布设的走向,村口方向忽然传来一阵拖拉机的“突突”声,声音由远及近,最终停在了苏晚家院门外。

来的是县信用社的信贷员,还是上次接待苏晚的那位,但此番态度截然不同,脸上堆满了热情周到的笑容,身后还跟着公社的一位干部。

“苏晚同志,陆衍同志,恭喜恭喜啊!”信贷员一下车就拱手道喜,“李副县长亲自批示,要大力支持你们‘晚衍’这样的典型!贷款手续特事特办,已经批下来了!这是批条,你们随时可以去办理!”

跟在后面的公社干部也笑着补充:“是啊,苏晚同志,公社也研究决定了,将你们‘晚衍’和互助小组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后续有什么需要协调的,比如用地、用工,尽管开口!”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陆衍拿出了积蓄,但要支撑起一个像模像样的厂房和后续发展,资金依然捉襟见肘。这笔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苏晚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接过那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批条,连声道谢。陆衍则沉稳地与信贷员和公社干部握手,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感谢和继续努力的决心。

消息像插了翅膀,顷刻间传遍了工地和王婶等人的耳朵。众人干劲更足,仿佛已经看到了“晚衍”更加红火的未来。

然而,阳光越是灿烂,阴影便越是清晰。

就在贷款到位、扩建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当口,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如同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地探出了头。

负责采购建筑材料的王叔,这天傍晚皱着眉头找到了苏晚和陆衍。

“衍子,晚丫头,有点不对劲。”王叔抹了把额头的汗,压低声音,“镇上新开的那家‘为民建材店’,就是以前张老板那个表亲开的,原本说好供应给我们的青砖和水泥,突然说要涨价,而且不是涨一点,足足涨了三成!还说要是嫌贵,让我们另找别家。”

“涨价三成?”苏晚蹙眉,“之前不是签了意向书,价格都谈好了吗?”

“是啊!白纸黑字按了手印的!”王叔气得脸色发红,“可那老板现在耍无赖,说原材料涨了,他们也没办法。我跑了附近几个公社,要么是货源不足,要么是价格也差不多。这明显是看我们急用,坐地起价,卡我们脖子!”

陆衍眼神沉静,问道:“镇上只有他一家卖这些?”

“那倒不是,但就他家的货成色最好,量也足。其他家零散凑,耽误工期不说,质量也参差不齐。”王叔叹了口气,“我估摸着,这事没那么简单。那老板以前就跟张老板穿一条裤子,现在张老板倒了,他指不定是受了谁的指使,故意给咱们使绊子!”

苏晚的心沉了下去。她想起之前“红星服装社”胡负责人那未得逞的合作提议,以及孙小曼在信用社门口那阴阳怪气的嘲讽。看来,即便得到了县里的支持,暗处的眼红和算计也从未停止。这不仅仅是涨价的问题,更是一种试探,一种恶心人的手段,想拖慢他们发展的步伐。

“工期不能耽误。”苏晚斩钉截铁,“省城的订单有时间要求,新厂房早一天建成,我们就能早一天扩大生产。”

陆衍点了点头,对王叔说:“王叔,辛苦您明天再去一趟‘为民建材店’,就按他涨价后的价格,先把急需的青砖定下来,稳住他,别让他起疑。”

王叔愣了一下:“衍子,这亏咱们就吃了?”

“不吃明亏。”陆衍目光锐利,“我明天去县里一趟。”

苏晚立刻明白了他的打算。县里刚给了支持,就有人顶风作案,这不仅仅是商业纠纷,更是在打县里政策的脸。陆衍这是要借力打力,釜底抽薪。

第二天,陆衍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县城。他没有直接去找李副县长,而是通过之前在农机站积累的人脉,找到了县工商管理所的一位熟人,将“为民建材店”坐地起价、涉嫌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做了反映,并隐晦地提到了这可能与“晚衍”被县里重点扶持有关。

工商管理所对此类行为本就负有监管责任,加之涉及县里关注的典型,效率极高。当天下午,就有工作人员到“为民建材店”进行调查。在确凿的证据和潜在的“破坏政策”大帽子压力下,那老板立刻怂了,不仅矢口否认受人指使,连连道歉,还主动将价格恢复到了原价,并表示一定保质保量供应。

消息传回清河村,王叔等人拍手称快,直夸陆衍有办法。苏晚也松了口气,但心中那根警惕的弦却绷得更紧了。对手的手段并不高明,却像苍蝇一样烦人,预示着未来的路绝不会一帆风顺。

建材风波刚刚平息,省城方经理的一封加急电报,又将另一重压力摆在了苏晚面前。

电报上,方经理先是高度赞扬了“青瓷”系列样衣获得的巨大反响,海外客户极为满意,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让苏晚心跳加速的提议:对方希望“晚衍”能在一个半月内,提供“青瓷”系列第一批正式订单,数量五十套!并且后续可能还有更大的订单。

五十套!而且是工艺复杂的“青瓷”系列!以“晚衍”目前的人员和场地,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机遇就摆在眼前,抓住了,“晚衍”便能一跃登上一个全新的台阶,真正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抓不住,之前所有的努力和积累的口碑,可能都会大打折扣。

工作室里,灯火通明。苏晚、李桂芹、春妮、秋菊、冬梅,所有人都围坐在一起,看着那封电报,气氛凝重。

“五十套……这,这咋做得完啊?”李桂芹首先打破了沉默,脸上写满了担忧,“光是那盘扣和刺绣,一套就得费好几天工夫……”

春妮咬着嘴唇,眼神里既有兴奋也有不安:“晚晚姐,机会太好了,可是……”

秋菊和冬梅更是低着头,不敢说话,显然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苏晚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一直沉默不语、只是静静擦拭着工具的陆衍身上。他感受到她的目光,抬起头,与她视线交汇,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没有质疑,没有退缩,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支持。

“妈,春妮,”苏晚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而坚定,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机会来了,我们不能往外推。”

她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张新厂房的规划图前,手指点在上面:“新厂房月底就能完工。贷款已经到位,新的缝纫机很快就能进来。我们现在缺的不是场地和设备,是人和时间。”

她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大家:“五十套是难,但未必做不到。我们可以把工序拆解开,流水作业。妈,您负责最终的质量把控和复杂部位的指导;春妮,你带着秋菊、冬梅,专门负责‘青瓷’系列的基础缝制和一部分简单的刺绣;最核心的裁剪、版型调整和关键部位的工艺,我来负责。”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我们可以再从互助小组里,挑选两个手脚最麻利、最细心的嫂子过来,经过紧急培训,负责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锁边、熨烫、钉普通扣子。这样就能把我们核心的人手解放出来,专攻难点。”

这个思路,让众人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可是,时间这么紧,新来的人能学会吗?”李桂芹仍有顾虑。

“不需要她们全会,只做最单一、最容易上手的环节。”苏晚解释道,“我们有章程,有标准,按规矩来,质量就能保证。而且,”她看向陆衍,“扩建完工前,我们可以先在老工作室和院子里搭临时棚子,把区域分开,同时开工,不耽误。”

陆衍此时开口,声音沉稳:“工期我可以再催紧点,争取提前几天。需要搭棚子,材料和人工我来解决。”

他的补充,如同给计划上了最后一道保险。

春妮第一个响应,握紧了小拳头:“晚晚姐,我能行!我一定带着她们把基础活儿做好!”

秋菊和冬梅也抬起头,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斗志:“我们也能行!”

李桂芹看着女儿指挥若定、条理分明的样子,再看着眼前这群被调动起积极性的年轻人,心中的担忧渐渐被一股豪情取代。她用力一拍大腿:“好!那就干!咱们娘几个,就拼他这一回!”

“晚衍”的机器,在夜色中再次加速运转起来。哒哒的缝纫机声,如同激昂的战鼓,敲响了迎接挑战、迈向新生的序曲。

夜深了,众人才陆续散去休息。苏晚和陆衍最后离开工作室。站在院子里,看着轮廓已然清晰的新厂房,以及老工作室窗口透出的、为了赶工而特意拉长的灯光,苏晚长长舒了一口气,身体疲惫,精神却异常亢奋。

“压力很大?”陆衍走到她身边,将一件外衣披在她肩上。

苏晚靠向他,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令人安心的温度,轻轻“嗯”了一声:“有点。但更多的是兴奋。”她抬起头,望着夜空中稀疏的星子,“陆衍,你说,我们真的能做成吗?把‘晚衍’做成一个真正的牌子,走出这里,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陆衍低头看着她,月光下,她的眼睛亮得惊人,里面盛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他伸出手,将她被夜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动作轻柔却坚定。

“能。”他只说了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他揽住她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怀里,共同望着那片承载着无限可能的夜空。

“我在。”他低声补充道。

简单的两个字,驱散了苏晚心中最后一丝不安。她知道,无论前路是暗流险滩,还是曙光坦途,只要身边这个人在,她便有无穷的勇气,去闯,去拼,去创造属于他们的,锦绣未来。

新厂房工地的轮廓在夜色中静默矗立,与老工作室的灯火交相辉映,仿佛在无声地宣告:一个属于“晚衍”的新时代,即将破晓。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939/1111109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