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安总工!!!
九十年代中期,在全国一片发展经济的大潮下,燕京汽车工业集团研制的“京驰-100”轿车正式下线。
正是由于这款车的成功诞生,于七八年成立的刘家庄摩托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改名为“燕京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燕汽”刚成立那会儿,刘之野还百忙之中还刻意前来给“燕京汽车工业集团”题了词,这将永远载入史册。
在盛大的新车发布会上,“京驰-100“银灰色的流线型车身在镁光灯下熠熠生辉,引来阵阵惊叹。这款搭载自主研发1.6升发动机的轿车,不仅拥有时尚的外观设计,更以百公里8.5升的低油耗创下当时国产车的新纪录。
刘之野用宗师级书法挥毫题写的“驰骋九州,振兴中华”八个遒劲大字,被镌刻在集团总部大厅的汉白玉墙上。
老员工们至今记得,那天刘老总,在题词后意味深长地说:“汽车工业是民族工业的脊梁,我们要让夏国制造驰骋世界。”
在成功试制“京驰—100”轿车基础上,“燕汽”又成功试制了“京驰-200C”牌高级轿车。
后来试制了“燕京牌勇士越野车”,并成功建设了燕京刘家庄轻重型越野车生产基地,成功建设了燕汽一条街。
十年来,“燕汽”在时任集团董事长刘建国的带领下,开展了辉煌的汽车工业之路。
随着“京驰-300E”的问世,“燕汽”正式进军高端轿车市场。
这款采用全新V6发动机的豪华轿车,内饰选用进口真皮与胡桃木饰板,配备了当时罕见的电动天窗和自动空调系统,一经推出就受到政商界人士的青睐。
1998年,“燕京牌勇士越野车”的横空出世更让业界震动。
这款硬派越野车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设计,搭载自主研发的2.4T柴油发动机,在漠河零下40度的极寒测试中表现优异。
时任总工程师安庆山带领团队攻克了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动力难题,使“勇士”成为边防部队的指定用车。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燕汽”投资150亿元建成了占地10000亩的刘家庄汽车生产基地。
现代化的焊接车间里,120台机器人同时作业的壮观场面,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入智能制造新时代。
“燕汽”集团还打造了集研发中心、试车场、员工公寓于一体的“燕汽一条街”,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群。
八十年代中期,安庆山从华清大学汽车工业系毕业后一直留在在燕京齿轮总厂工作。
后来他应聘到被调任刘家庄摩托车制造集团当总工程师,从1991年4月28日起开始了在“刘家庄摩托车制造集团”到如今的“燕京汽车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整10年的工作和生活。
1994年年3月18日,“燕汽”集团总公司决定让安庆山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任总工程师。
这是“燕汽”的习惯称谓,实际上就是总经理,安庆山还兼着“勇士系列”的总工程师职务,当然同时也开始担任“勇士”越野车制造厂厂长。
1991年4月28日,是安庆山到“刘家庄摩托车制造集团”上班的第一天。
安平山到了办公楼2楼报到,知道还没为他安排办公室,有点不知所措。
然而,令人吃惊,只是等了半个小时,办公室已经全部准备就绪,真是神奇的速度。
安庆山坐在办公桌前,还不知如何开始这里的工作。
到一楼转了一圈看看,回到他的新办公室坐下,见到桌子上已经摆了一些待批文件,安庆山理解,这里的工作需要开始了,没有交接。
当然,开始时还是以看文件为主,也有些不用做调研就可以批的文件自然可以快速批了。
批过的文件放在桌上的夹子里,午餐后就不见了,肯定是办公室有人拿走了,但很明显,这里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第一天到任,安庆山又是主管技术的一分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当然需要与分管的各技术部门领导和几个副总工程师见面,委托办公室帮助电话通知一下,很快大家就基本到齐。
在会议室安排的见面会很简单,大家彼此认识一下,今后就开始一起工作了,各位都很热情。
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一位李副总工程师没来出席会议,理由是太忙,脱不开身,显然是对安庆山的一个小挑战。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难的,会后安庆山当即单独去拜访李副总工。
李副总工是刘家庄摩托车的老人了,七八年建厂那会儿就在这里当工程师,以他的资历本以为能接任总工,没想到安庆山空降下来,让他的愿望落空。
安庆山到那以后还是等李副总工接了半天电话后开始对话的,万事开头难。
这位李副总工提出:“听说你介绍自己是华清的,华清的有什么了不起?”虽然他没参会,还是对会议很关注,也与参会的人有联系。
安庆山说,他新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也很正常。
他的简历就这么简单,华清毕业,在北齿干了六年,到刘家庄摩托制造集团来了,有什么不对吗?
这位李副总工也说不出什么。
好在后来几年安庆山与他的工作上配合还不错,人是要打交道的。
其实,这件小事的背后是刘家庄摩托车一分厂一部分人对来自总公司的抵制,考验一直存在。
在一分厂的第一天度过了,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安庆山的汽车工业之梦开始实现了。
安庆山在北齿厂任总工程师时,手下有一个副总工程师,而到了摩托一分厂,要领导6个副总工程师,每个人的水平肯定都不低。
“刘家摩托车制造集”在燕京是一个大型制造企业,但单一分厂的机构设置就很齐全,副总工程师就六个:副总工程师老李负责技术口全面协调,兼任总师办主任;
副总工程师老张负责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副总工程师老宋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试验;
副总工程师老冯负责制造工艺管理;副总工程师老马负责公司动力系统运营和管理;副总工程师老任负责公司的规划,门类俱全。
这些人水平都很高,能力都很强,干起工作来很努力,这些老同志对安庆山都还尊重,当然领导他们也不容易。
后来,老李甚至到安庆山家做客中直言,“你为什么从北齿过来?你若不来,我就是总工程师”
安庆山的回答只能是:“老李啊,抱歉了,这是总公司安排的……”
到任第二天开始正常办公,上午就有人敲门求见。
安庆山问了一下,对方自我介绍名字叫陈道华,说是一分厂设计处的一名冲压工程师。
陈道明来找安庆山的目的是高新区安排下来有赴倭国冲压模具设计专业培训的名额,费用全部由倭寇一方承担,但要求公司批准。
他提出了申请,处里同意,但公司人事处就是不批,当然去不了,希望安庆山能帮助解决。
安庆山很奇怪,把人事处一位处长叫来问问为什么?
这位孙处长很坦诚,也很客气。
老孙说,如果同意陈道明去倭国了,不能保证不出问题,而出了问题谁负责?
安庆山马上回答老孙说:“那我负责”
孙处长说:“成,那就听领导安排……”
陈道明的问题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
一年后,陈道华工程师培训回来以后,就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成了行业冲压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的专家,也是难得的人才,安庆山的板没有拍错。
摩托车一分厂的故事还真不少。
安庆山到厂里上班的第三天,又有一位员工来敲门。
安庆山就问他有什么事?
这位员工自我介绍说他叫郭大明,是研究所试验室主任,专门负责公司产品的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等工作,希望安庆山能批准他考驾驶本。
安庆山听了以后真是无语,专业试验室的主任竟然没有驾驶本,怎么拍板评价产品的行驶和操作性能?
安庆山立即安排厂办,让他们立即为这位郭大明安排考驾照,并研究一下今后相关制度如何改进。
不久后,“刘家庄摩托车制造集团”将一分厂改为“燕京汽车制造厂”。
安庆山在“京汽”的管理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不管是总工也好,还是后来集团副总也好,每天的工作都很忙。
要经常到车间现场调研,要看一下每天生产出的新车质量如何,要批示文件,特别是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经理办公会,研究公司的运营和解决相关问题,为了了解公司情况和解决公司的一些难题,还要找一些干部谈话。
涉及规划发展的大事不少,与企业运营直接相关的小事也不断,当然“京汽集团”长远的发展和改革也一定要考虑。
刚开始“京城汽车”公司成批量的产品就一个“京驰—100”,生产批量还不够大。
汽车是讲究规模的,那么怎么扩大产品范围、扩大规模,怎么寻求“燕京汽车”取得更大发展,是作为企业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
于是,产品创新、开展技术改造扩大公司实力和探讨各种方式的合资合作,成了当务之急。
安庆山一直和大家一道,坚持抓产品创新,下大力气抓开发“京城-200C”,及其他新产品开发,还是取得不少成果。
他们还积极探讨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先进的SUV新车,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探路和打基础。
为了支持产品创新,把产品创新落实到实处,自从安庆山到了“京燕京汽车”后,马上就开始讨论公司发展,讨论公司技改项目决策。
“燕京汽车集团”的老董事长刘建国在汽车集团成立后,带领车制造厂的广大职工,利用合资留下的部分,开展了辉煌的二次创业,自主开发了“京驰系列”,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并再次迎来了企业的大发展,这也为“燕京”汽车工业后来的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刘建国董事长当时也提出在高新区发展整车,并提出“十万辆,三步走”的目标。
随着公司各项工作理顺,产品开发取得进展,原有的装配线已经不适应,急需更新改造。
经过讨论,“燕京汽车集团”下决心改造了总装厂的装配线,花钱不多,但保证了新出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新总装线落成大家都很高兴。
后来“燕汽”在市场上刮起的红极一时的“勇士越野”车,就在这个新线上下线,改造还是起了作用。
在安庆山的提议下,公司还决定全力支持汽车工业大学毕业的谢晓娟博士等开展计算机项目,他们干的也很出色。
1994年3月“燕京汽车制造集团”的《汽车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CAD)》项目荣获燕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燕汽”总公司支持工具分厂花1500万元购置数控铣,冲压模具制造水平一下子提高不少;
建设了第三总装厂等,都是那几年“燕汽集团”在“京西资本的”雄厚财力下投资的。
1997年4月,第三总装厂正式投入生产,具备了年产十万辆“勇士”汽车的能力。
这些项目提高了“燕汽”集团的实力,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1998年初春,燕京汽车集团迎来历史性时刻。
在第三总装厂投产一周年之际,首批出口中东的2000辆“勇士越野车”在津港装船启航。
安庆山站在码头眺望远去的货轮。
这位当年从北齿调来的技术专家,如今已成为带领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头人之一。
随着国际订单的激增,“京汽”集团开始筹建海外事业部。
曾在倭国进修的陈道华被破格提拔为技术总监,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液压成型工艺,使车门一体成型时间缩短了40%。
初夏的董事会上,刘建国董事长宣布启动“双百万工程”:五年内实现整车年产能百万辆、年营收百亿元。
为此,集团与德意志著名设计公司联合成立了“夏欧汽车研究院”,谢晓娟博士出任数字化研发中心主任。
在奠基仪式上,安庆山看着工地上林立的塔吊,想起七年前初到摩托车厂时那个简陋的办公室,不禁感慨万千。
市场部的数据显示,“勇士“系列已连续18个月占据国产越野车销量榜首。
1998年5月28日至31日,“燕京”汽车公司成功举办了“98夏国第六届燕京轻型越野车大奖赛”。
客观地说,虽然当时认识没有那么高,拉力赛确实开创了夏国汽车品牌传播的先例,也拉动了“燕京汽车工业制造集团”的整车销售,这次拉力赛让人难忘。
“燕汽”为大奖赛提供了30辆“勇士”越野车,并负责参赛车辆的维修工作。
这些参赛车辆经受住了拉力赛的严格考验,大赛顺利举办成功,Y视台、夏国体育报、夏国汽车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比赛进行了报道,各方反映很好,评价很高,给“燕汽”的对外形象添彩不少。
车手们当时参赛的决心都很大,而且参赛的一些年轻的车手后来有的成长为了国内著名车手。
1998年盛夏,燕京汽车集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越野车大奖赛的成功举办后,集团接到了来自J方的特殊订单——为边防部队研发适应高原环境的军用越野车。
安庆山立即组建专项攻关小组,由陈道华带队前往高原进行实地测试。
三个月后,改良版的“铁骑-2000”军用越野车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口完成了极限测试。
这款采用新型涡轮增压发动机和耐寒材料的车型,在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下仍能正常启动,其出色的性能让军方代表赞不绝口。
首批3000辆订单的签订,标志着燕京汽车正式进入J用车辆领域。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4/14311/1111038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