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因果二字,向来不饶人
俘虏中大量的大明人,让骆尚志感觉到了一种荒谬感。
他去打安南,结果俘虏的多数不是安南人,这让骆尚志产生了由衷的疑惑,这些人哪来的,他们是谁,他们对大明水师出手的目的和动机又是什么。
当然这些疑惑,并没有阻碍骆尚志的进攻,他将俘虏关押在了姑苏岛,继续带领先锋进行侦查和试探性的进攻。
有些事情,还是让朝廷的明公们去头疼好了,他一个水师总兵,把仗打明白才是正理。
这种事,一点都不稀奇,就像东南倭患不仅仅是倭寇,胡虏入寇,不仅仅是胡人,还有以赵全、丘福等为首的大明人,帮助俺答汗出谋划策,修建了板升城等等。
朱翊钧将手中的捷报,递给李佑恭,让他传阅了下去,才开口说道:“虽然高攀龙的杂报文章,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但朕还是看到了。”
“他讲的对,这次对安南用兵,不仅仅要瓦解安南人自己的抵抗意志,还要防止有人窃取胜利果实,同样防止这些大明人,暗中联袂勾结,鼓噪安南人反抗大明。”
“海贸厚利,确实动人心。”
高攀龙的杂报文章,给未胜先贺的风力舆论泼了盆凉水,而后皇帝转载邸报刊发天下,算是制止了这种风力舆论上的狂欢,仗还没打,就先庆祝上了,真打输了,也不怕丢人。
而高攀龙的文章,应验了,还真的有些贼人,跑去了安南做贼,甚至成为了局部战场上的主力,抗击大明的征伐。
“消灭敌人的抵抗意志,这件事其实并不困难,难就难在了找出内鬼来。”戚继光面带忧虑,对安南用兵这件事,比他想的更加复杂,他当然知道很多大明人跑去了安南,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刀剑枪炮可是不长眼的,肯上战场,那其立场已经和大明不死不休了。
自古以来,内鬼这东西,是最难处置的。
“朕会下章前线,询问这些人究竟是怎么到安南的。”朱翊钧敏锐的注意到了情况的复杂性。
他没有干涉前线的作战,而是希望前线能把这些人来龙去脉搞清楚,真要是和高攀龙说的那样,打了一大堆胜仗,捷报频传,最后却弄个一地鸡毛,那就真的是白打了。
不能打成烂仗,是朱翊钧对战争的底线,该放弃的时候,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好大喜功,强行催动战争的进行,穷兵黩武的危害,历史和礼部上下官员,都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
很快,朱翊钧陆陆续续收到了两广巡抚刘继文、广州知府万文卿的奏疏,情况变得明朗了起来。
这些大明人去安南的原因非常复杂,最多的就是广东人。
戚继光在隆庆二年,奉命前往广东平倭,但他还没有出发,就被调到了京师,在蓟门任总兵拒虏,而广东的倭患,一直到殷正茂电白港平倭,才算是彻底平息。
这些广东人,就是在倭患肆虐的时候,要么出海成为了海寇,要么出海去了南洋。
而对姑苏岛,对大明发动进攻的这批人,就是海寇出身或者海寇的后代,比如这次就有一个海盗头子林道乾的侄子林茂被捕。
林道乾在倭患肆虐的时候,成为了海寇,随着倭患渐平,隆庆二年时,林道乾接受了朝廷招安,被安置在了广州汕头澄海县。
很快,林道乾再次反叛,攻破澄海县,活捉了澄海县县令,杀官造反,俞大猷奉命镇压,被林道乾侥幸逃脱。
后来广东的倭患平息后,林道乾这些粤东水匪,才逐渐销声匿迹,他们在大明的视角中消失,开始荼毒安南暹罗等地,据膏腴之田,以自安固,割据一方逞凶。
而这个林道乾,还到了暹罗,成了渤泥(柬埔寨)女王拉图·比鲁的女婿,任把水使,雄霸一方,四处劫掠。
林道乾一直让侄子林茂,管理安南势力,这次朝廷动武,林茂主动请缨,前往阻拦大明王师。
船和武器的来源,也变得明确了起来,林道乾在渤泥国设有两个造船厂,可以营造二桅近海小船,虽然对大明而言是小船,可对南洋列国而言,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大船了。
这就是朱翊钧面色复杂的地方,隆庆二年戚继光回京,没有南下广东平倭,没把活儿做干净,导致后患无穷,广东倭患又持续了数年,今日之果,昨日之因。
因果二字,向来不饶人。
至于武器、军备、甲胄等物,则完全来源于走私。
现在广东地方,开始了严密的稽查,但凡是和林道乾有生意来往的商贾,都要挨个过关,任何人走私钢铁火羽等等违禁品,其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斩首示众。
“这算是不算是出师不利?这还没开始打呢,就要先清查内鬼了。”朱翊钧看着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
“陛下,要不这样吧,臣带着番子去趟广州府。”李佑恭思前想后才说道:“广州兵凶战危,臣去一趟,也省的地方官为难了。”
李佑恭带着番子,也要带缇骑前往,无论是东厂还是北镇抚司,都是厂卫,他们办这个事儿,专业对口,而地方上,对这些事儿经验不足,而且很容易受到地方势要豪右等肉食者的干扰,难以做成。
朱翊钧郑重思索后,点头说道:“你去一趟吧。”
李佑恭去广州府,不代表着皇帝身边,没人近前伺候,张宏短时间内应急一下,还是能够做到的。
其他皆不提,既然已经开战,就先打赢,再说其他。
现在战争还没有完全铺开,这些事儿,现在还来得及做,现在就重视起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再等两个月,再做这些,就显得有些匆匆忙忙,连滚带爬了。
对安南用兵,朱翊钧坐镇松江府,其实用不到他这个皇帝太多,大明这台战争机器运作十分良好,也经过了数次大战的考验,即便是输,也不会输的多难看,绝对不会变成费利佩远征英格兰那般闹剧。
除了对安南用兵,还有国事,需要朱翊钧这个皇帝亲自处理。
第一件事,在环太商盟推行大明宝钞交易;第二件事,环太商盟货物定价。
第一件事非常难以实现,因为在这些总督府理事们看来,大明用一张薄薄的纸钞,就想要换走他们辛辛苦苦抢来的白银等货物,实在是痴心妄想。
东太三个总督府,又不是被大明骑在头上的倭国,凭什么接受黄金宝钞充当货币?你大明皇帝这完全就是泰西教廷做派,是在出售赎罪券!
这件事由礼部主导,姚光启和阎士选负责推动,推动起来十分艰难,虽然吕宋、旧港、金山、金池,这些大明建立的总督府,无条件接受了这个政策,但墨西哥、秘鲁、智利的反对意见很大。
这三个总督府的情况,和吕宋完全不同,吕宋接受宝钞作为货币,原因是铜料全都运往了大明,严重缺乏贵金属货币,而大明在吕宋的影响力极强,自然可以推动宝钞的流通,保证宝钞不会被伪造等等。
墨西哥、智利本来就产白银,墨西哥有三个银矿群,智利有世界最大的银山,富饶银山。
本来就不缺少白银,而且因为他们做二道贩子,把货物卖到泰西去,导致泰西的白银向殖民地倒流的现象,正在发生,短期内,这三个总督府真的不缺白银。
轧印银币,并不是什么特别高超的技术。
琉球总督府的理事们,和姚光启、阎士选一起抵达了松江府,等待着觐见,询问圣意。
朱翊钧对这件事不太理解,专门下章礼部询问,为何要推动黄金宝钞的海外流通,而礼部给的答案也很明确,为了增加掠夺效率。
高启愚的意思是,黄金宝钞就像是水,而五个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就是闸口,如果水库里的水太多,就开闸泄洪,冲到海外去,如果水库水太少,可以通过调节贸易政策,迫使宝钞回流。
这一来一回的潮汐之间,财富就到手了。
这里面的操作门道很多,但先要把第一步走出去,让海外普遍接受黄金宝钞成为流通货币,才能实现。
白银不行,白银的成本太高了,用白银做潮汐,时间太长,动静太大,而且对大明的影响太大了一些,不太容易掌控,纸钞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
礼部做这件事的目的,让黄金宝钞,成为大明掠夺海外财富的重要工具。
礼部这么干,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之前费利佩就这么使用金债券,来增加对殖民地的掠夺速度。
次日清晨,朱翊钧上磨结束,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开始处理了今日送来的奏疏,召见了大臣,商量昨日未决之事,把庶务处理清楚后,他召见了姚光启和阎士选。
“你在记什么?”朱翊钧注意到了张宏在写写画画,李佑恭昨天下午就带着番子坐船去了广州府,雷厉风行,快速反应,说走就走。
张宏将手里的备忘录递给了陛下,笑着说道:“臣记一下陛下召见大臣们的次数,冯大伴还在御前听用的时候,就已经在记了,谁被召见的次数多,证明谁更有资格入阁听命办事。”
让皇帝犹豫不决,要召见臣子商议的事情,一定是非常棘手的,而且难以权衡利弊的,陛下召见次数这个量化考成,就成了大臣是否是肱股之臣,也就是是否能够入阁的一个标准。
一次都没被召见过的大臣,入阁能办得了什么事儿?
王家屏、侯于赵、高启愚就经常被陛下召见,因为很多事情,都需要询问他们,并且要交给他们去办。
取消廷议,有利于权力的集中,有利于一元专政。
“这高启愚人在北衙,居然还是第一。”朱翊钧看了看这个次数,每次召见,所为何事,都记录在上,这也算是对大臣的一种考成办法了。
高启愚被召见的次数很多,即便是皇帝南巡三个月,高启愚依旧是第一,他被召见了足足34次,连申时行都只能屈居第二,只有27次。
朱翊钧召见高启愚主要是丁亥学制的事儿,大明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军费,甚至很快就会倍于军费了,兹事体大,自然要多次召见询问详细。
皇帝南巡前,十八座大学堂展开了大规模的忠诚度筛查,截止到六月份,基本已经完成,二百余名学正被查处一律革罢,129人被坐罪,流放辽东。
端着皇帝的碗骂圣上的活儿,这帮士大夫们真的能干得出来。
而大明制定的严出政策,也开始逐渐收紧,仅仅京师大学堂就有超过三百名学子,今年无法顺利毕业,还要再复读一年了,再试不过,会被开除。
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说道:“陛下,姚理事和阎理事到了。”
“宣。”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姚光启和阎士选走进了御书房内,拱手见礼。
“坐坐坐,二位辛苦。”朱翊钧示意二人就坐,姚光启脸上那道疤,依旧十分的显眼,但并不丑陋,相反浑身正气。
姚光启和阎士选平级,都是正四品,但在环太商盟总理事会中,姚光启是主官,阎士选是佐贰,姚光启是阎士选的顶头上司,可阎士选那个克上的被动,从来没对姚光启发动过,或者说没有能发动成功。
姚光启这个大功德士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陛下,佩托总督把今年的应还贷款,全都还清了。”姚光启坐定后,说起了墨西哥总督府的佩托总督。
佩托总督欠着大明战争借款,利息高达24%,这么恐怖的利息压在头上,佩托对这个事儿,还是很上心的。
要不然,对他佩托本人、对墨西哥总督府而言,那真的是大明恩情还不完。
按照和大明的约定,一旦佩托总督实际掌控了三个银矿矿群的两个,那么大明就会认定佩托总督掌控了墨西哥的局势,战争状态结束,年利息会从24%降低到4%,所以佩托拿到了五桅过洋船后,就开始积极推动夺回矿群之事。
把今年应该还的钱,连本带利都还上,就是佩托在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
“申阁老对朕说,负债会把人变成奴隶,果不其然,佩托总督以前顶天就是个海盗头子,这压力上来了,也算是有模有样了起来。”朱翊钧感慨佩托的变化。
佩托从打扮、气质,再到行为方式,活脱脱的一股海盗味儿,但现在佩托终于有了点总督的样子,他开始积极收回矿群,甚至在墨西哥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他居然听从了建议,修了一条六十里的小运河,能够灌溉数十万亩的良田。
这背后当然有汉人在指点,佩托手下有个谋士,这个谋士是个汉人,名字叫张海田,是绍兴人,此人有个很有名的老师,长崎总督府总督徐渭。
徐渭算是师爷这个行当的祖师爷了,师出名门的张海田,到了墨西哥总督府,积极建言献策,倒是让佩托越来越像个总督。
“陛下,张海田是原长崎总督府的海防巡检,他去墨西哥,是受总督徐渭的命令去的。”姚光启说的非常郑重,张海田的确是给佩托总督做了谋士,但他还是大明在编的墩台远侯。
他去墨西哥,主要是为了收集情报。
至于垦荒开田、兴修水利、连村并寨、修桥补路、劝农桑之本、与大明商贾沟通往来、引入《简易方》、开设汉学馆这些,全都是捎带手做的。
张海田建议佩托总督在太阳城修一座天文台,用以观星,但其背后的目的,就是收集墨西哥的水文地理天象。
佩托不蠢,海上没有温情,蠢货活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可佩托还是认采纳了张海田的建议,修建了太阳城天文台。
和大明交恶的代价,佩托根本承受不起,墨西哥也承受不起,大明虽然远,可是金山国真的很近。
“佩托总督承诺,今年会有300万银流入大明,比去年多五十万银。”阎士选补充了佩托委派理事,对大明的承诺,五十万银,真的不算少了,能修一个先帝皇陵,能有这个增长量,还是因为背靠大明。
佩托手里就半个矿群,容易打的都打了下来,剩下的全都是硬骨头,他要搞定这三个矿群,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佩托也算是有一点知恩图报。”朱翊钧点头,肯定了环太商盟理事会的工作成果,每年能保证三百万银左右的白银流入,就是佩托不还钱了,大明也一点不亏,他还的每一厘银,都算是大明赚的。
朱翊钧和姚光启、阎士选聊了很久关于环太商盟的情况,环太商盟最多的事儿,就是调节各种贸易纠纷,这些贸易纠纷里,其实大多数都是劫掠,赎回船只,大明《海洋贸易法》在快速完善之中。
劫掠行为是决不允许的,惩罚的措施,是三个总督府,联合金山水师对这些海寇进行清缴。
里面也有一些疑难案件需要处置。
吕宋总督府扣了智利总督府三条船,已经长达一年之久,智利理事要求放船并且赔偿损失,吕宋则坚持不肯放船,甚至要处决其中七名智利船员,因为这三条船上,有足足七千斤的阿片球。
如果是几斤的量,还能说是船员夹带私货,足足七千斤,可见是船只的集体行为。
这个案子,环太商盟所属的海洋法庭进行了审讯后,最终认定吕宋处置是正义的,引起了智利理事的强烈反对。
“这案子,王谦奏闻过,他做得对,敢在大明领海贩卖阿片,就是找死,为此大明甚至处决了数十名海防巡检,他们蛮夷到了大明的地界,就要遵守大明的律法!”朱翊钧表明了他这个皇帝的态度。
船是海防巡检扣的,人是王谦主张要杀的。
这个判罚让智利方面十分的不满,认为环太商盟理事会失去了理事会中立立场,完全偏袒了明属总督府,而歧视他们这些海外夷人,才如此判罚。
姚光启是个狠人,根本就不惯着这个智利理事,把大明之前判罚的案例,全都甩在了这理事的脸上,告诉他,海洋贸易法就是这么规定。
商船走贩阿片,一斤处斩,五十斤连坐,吕宋总督府扣船、处斩涉事船员,都是遵守了海洋贸易法。
这位智利理事,还要联合墨西哥理事、秘鲁理事来反抗这种偏袒和不公,但墨西哥理事和秘鲁理事,都没搭理他。
上一次西班牙特使索伦,都因为贩卖阿片,被大明给斩首示众了,连费利佩都没有过分纠缠,而是以个人行为搪塞过去。
蛮夷就是这样,能不讲理就绝不会讲理,但凡是讲一点道理,都是被逼的没办法了。
“陛下,有件事,理事会分歧也很大,熊廷弼在倭国关东平原建立了江户城,要加入环太商盟。”姚光启说起了一件难办的事儿,这件事的难点在于,熊廷弼没有关东平原建立有效统治,算不上是总督府。
总督府也是有标准的,没有建立有效统治,顶多算是个开拓者,今天准了江户城加入,第二天,熊廷弼被倭人赶下了海,把江户城赶出去?这样看起来有点太儿戏了。
环太商盟,可是大明很严肃的外交衙司,如此朝令夕改,只会让同僚们笑话。
“这倒也是。”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就暂且以待考察者的身份加入,限期三年吧,如果三年后,熊廷弼在关东平原依旧稳如泰山,朕给他设立新的江户总督府,这样一来,他就名正言顺了。”
这就是折中一下,不符合条件,可以降低一下标准,先走着流程。
江户城以一城的身份,以待考察者加入环太商盟,依托的是皇帝的保举和信誉,一旦熊廷弼失利,他丢的不是他自己的人,皇帝跟着他一起丢人现眼。
“对于黄金宝钞海外推行之事,二位如何看待?”朱翊钧问起了黄金宝钞海外推行之事。
“这个…”姚光启和阎士选互相看了一眼,彼此的眼中,全都是为难。
姚光启觉得这就是礼部那些大老爷们,一拍脑门的决定,没钱用、缺钱用的地方,比如大明腹地、吕宋、旧港这些地方,只能用宝钞,连不怎么缺贵金属的金池总督府,都不用黄金宝钞。
想要推行黄金宝钞,这不是肉食者的一厢情愿是什么?
这不是两个人想想办法就能解决的问题,是根本无从下手。
“很困难?”朱翊钧疑惑的问道。
姚光启点头说道:“非常困难,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墨西哥、秘鲁这几个总督府,根本不需要宝钞,他们的银子,还要送到大明来。”
货币这个东西,是依赖于货物而存在。
大明这种生产力,造成货物规模十分庞大,在加上几乎没有产出的贵金属,才不得不推出黄金宝钞去使用。
贵金属比较多,货物规模比较小的地方,贵金属货币完全满足使用需要,推行纸钞,真的真的非常困难。
“朕跟礼部的说一声,暂缓推行吧。”朱翊钧察觉到了事不可为,让礼部暂停推行黄金宝钞的推行。
没有施政条件,强行推行的结果,只有不了了之。
朱翊钧和姚光启详细了解了环太商盟的第二件大事,关于商品定价的问题。
之前的贸易,一直是随行就市,市场的普遍价格购买,但这种定价方式,导致了大明实际上亏钱了。
原因也很简单,大帆船到港的时间,正是茶叶、丝绸、棉布、毛料等价格最低的时候,比如丝绸,春天桑蚕吐丝,生丝变成丝绸上市的时间,正好是大帆船到港时间。
大帆船贸易是大明重要的出口手段,一到这个季节,大量的货物,都会源源不断的涌入几个市舶司,尤其是涌入松江府,堆积在了港口的货仓之中,这就导致彼此竞争压价,价格比较低。
对外贸易能换取真金白银,而卖到大明本地,货物价格不高,利润不大,有的时候,收到的还是黄金宝钞,货物聚集在松江府,就不意外了。
真金白银,谁都喜欢。
种种原因,导致环太商盟理事会,决定进行全年价格平均定价的方式。
“松江远洋商行,是鼎力支持的,但小的商户,不肯答应。”姚光启讲明其中困局,不光是东太三个总督府反对,连大明的小商小贩也非常反对。
一旦采用全年价格平均定价,那么资产规模小的商贾,就没有一点机会了。
泰西商人,为何不从远洋商行这种大商号订货?价格一样,质量还有保证,规模较小的商贾,只能靠降低价格,减少一点利润,换取订单。
“就成本而言,小商户的成本必然高于大商号,真的竞价的话,小的商贾,更无力抵抗。”朱翊钧立刻说道。
松江府有一个庞然大物藏在水面之下,那就是垄断资本正在形成。
以孙克弘的远洋商行为例,他们只要把棉布,在成本线上进行销售,只要三年,就能把这些只想着出海、外贸为主导的小商贾彻底打死,进而完成垄断,获得完全的定价权。
这么长的时间,松江远洋商行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不敢这么做,就是怕朝廷觉得他这头猪已经肥了,可以宰了。
有些时候,松江远洋商行不得以没货为由,让出部分商品,以防止被松江知府视为吃独食,兼并垄断的不义商贾。
自从万历维新开始,张居正就反复强调,天下困于兼并,早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在士农工商这些领域,都要抑制兼并、垄断。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2/2676/11432673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