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这些真相
在泾南县县令被杀之后,崔景山的这一行为让这些老百姓意识到,泾南县县令康为并非什么不可战胜之人,而且康为已经死了,能够命令其他人把他们抓进大牢,把他们家人都害死,死死压迫他们的这个人已经不在了。
这一夜的混乱,摧毁了县令的宅邸,也摧毁了这么多年老百姓的麻木,他们意识到了,一直欺压在他们头顶的这些人也能轻轻松松的死去。
一夜的混乱之后,是更大的混乱。
县城里,镇子里,村庄里,被压迫太久的人被裹挟着,举起自己的锄头、扁担、镰刀等等一切能够用来伤人的武器,冲进了地主家,冲进了商人家,冲进了一切他们认为欺负了他们的人的家里,有的人是为了反抗,有的人是为了泄愤,有的人则是挟私报复……
整个泾南县在短短几天内陷入了彻底的混乱。
陆舒窈疑惑的那消失的近四万人口去了哪里,其中有七八千人都死于这一场混战,而这场混战没有记录在泾南县的县志上,因为当时已经无人可以为泾南县写下任何记录,能够逃出去的逃了出去,想安分活下去的活不下去。
直到手足无措的崔景山在听到霍长堰传来的消息之后,将带头作乱的那些人就地格杀,又把一些无恶不作的人抓起来当众砍头,泾南县的秩序才慢慢平复下来,很多头脑一热跟着就要喊打喊杀的人缩了回去,决定老老实实地回去种田,不愿意再回去种田的则开始落草为寇,或者干脆去投靠了别的匪寨。
而重新安分下来的泾南县老百姓发现,并不是没有了康为,他们的日子就能好过起来,当初举着锄头镰刀说要打倒害他们的人的邻居摇身一变成了土匪,这些土匪刚开始说他们要做劫富济贫的事情,所以他们去抢劫那些富户,后来富户不是变成了穷人就是搬走了,他们就开始抢剩下的稍微富一点的百姓,直到这个县城里面已经没有所谓的富户,或者说他们都把自己藏了起来,声称自己早就被洗劫一空,毕竟这附近的山贼土匪不止一窝。
原来的十来群山贼土匪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剩下两个选择,内斗或者迁向更远的地方,去抢劫其他的地方。
他们有的选择消灭其他人,有的选择离开,但是无论是内斗和离开,他们的争斗依旧波及到了其他普通人。
这个时候的崔景山想要再次插手,但是霍长堰却让人过来告知崔景山,让崔景山不要再插手泾南县的事情,可以允许他在泾南县当一个观察者,也可以允许他离开泾南县,但是不允许再插手泾南县的事情。
崔景山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再继续插手,泾南县的事情传到了芜州知州那边之后,被芜州知州定性为叛乱,芜州知州已经开始准备报芜州的卫所那边,准备对泾南县的这场混乱进行镇压。
当时崔景山气的不行,事情都过去三个月了,这位芜州知州还在集结军队准备镇压,是不是等泾南县百姓死光了,他正好带着军队过来捡个漏啊?
在芜州知州还没和芜州卫所将军商量好之前,泾南县的匪寨之间先打出了结果,在付出巨大的死伤代价之后,十多个匪寨最终剩下来两个,其余的人要不回家种田,要不选择加入这两个匪寨。
然后芜州知州那边的商量议题紧急从镇压叛乱变成了讨伐匪寨。
至于谁来当泾南县县令这件事,芜州知州递了个折子上报朝廷之后就不管了。
如此可能有人要问,那每年的税收怎么办?这泾南县好几万人,每年的税收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这芜州知州总瞒不过去吧?
后来崔景山才打听到,这位芜州知州与卫所将军达不成一致条件,干脆来了个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了其中一个匪寨,然后两个匪寨对立,每年秋收的时候,那个匪寨就到各村各镇劫掠一番,劫掠到的钱财,一部分交给芜州知州,一部分他们自留,这些交给芜州知州的钱财,有一部分做样子拿出来充当泾南县的税收,剩下的都进了芜州知州的口袋。
对于霍长堰为什么让自己不要插手泾南县的事情,崔景山似乎有了些明悟。
一年的混乱期过去,崔景山也曾去过其他地方,向他们打听泾南县的情况,然后崔景山发现,泾南县那般惨状落到外面人口中,就剩下简单的几句话。
哦,泾南县啊,听说那里的县令可惨了,被人一刀砍下了头颅,那里的老百姓真的是太恶了,现在都没人敢去那个地方当县令了!
对了,那些恶老百姓最后都去当了土匪山贼,路过的狗都要被他们从头到尾薅一遍,都没有商人敢去泾南县那个地方了。
这就是恶有恶报吧。
轻飘飘的一句话,给整个泾南县的老百姓定了性。
那时候的崔景山在想,如果他没有听霍长堰的话,继续插手泾南县的事情,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除了以暴制暴,他不会什么别的,当初他去杀了康为这件事无人知晓,但是在后来他杀了那些恶行累累的暴徒之后,就有人猜测到了他是不是当初杀了康为那个人,而且当初他想帮的那个少年还惊讶的指着他说,他当初说要救他姐姐出来,虽然姐姐已经死了,但是他还是应该感谢他,正是坐实了他的身份。
如果他继续插手,崔景山想着,最后他可能也只是成为一帮匪徒的首领,反而成了朝廷讨伐的对象。
这是他想要的吗?
那现在的泾南县呢?是他想要的吗?
如果当初他没有挥下那一刀,没有杀了康为,泾南县会是什么样?
崔景山不知道,他也无法回答。
后来霍长堰安排了一个人到泾南县看了一圈,把祝博明这个人找出来了,让祝博明负责整理和保管县衙里的案卷和文书,尽量原原本本的记录县城里发生的事情,而崔景山则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后来崔景山没有走,他和祝博明一起住在县衙里面,每个月都把下面的镇村都巡逻一圈,若是正好遇到匪徒在祸害百姓,他就偷偷的动手解决一下。
而老百姓也会尽量的隐瞒崔景山的动静。
如此坚持了一年多,直到一个月前他们两收到消息,说是即将会安排一位县令到泾南县来。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8/4828573/1111083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