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865章 或曰南北皆可战

第865章 或曰南北皆可战


“侯安远与刘八这次差事干得确实漂亮,尤其是侯安远,此人堪称有勇有谋,关键时刻也能坚定下决心,也算是年轻一代的翘楚了。”

    “确实如此,虽然刘八还没有回来,但是应该立即奖赏侯安远,不要让功臣寒心。”

    “两位,两位,我知道临潢府这事干得漂亮,却也不应该拿到军议上来说吧。

    说句难听的,临潢府就算被蒙兀人全占据了又能如何?就算没有契丹人牵扯东金又能如何?难道东金还有咸鱼翻身的那天不成?”

    “不是怕了金贼,而是因为若是蒙兀人真的与东金有了盟约,金贼之中就可以大量招募蒙兀人作乣军。

    这些蒙兀人正面打硬仗的本事稀松,但是神出鬼没,打了就跑的本事可是从匈奴时期就传下来的……”

    “着啊,你这不是也说了,蒙兀人打不了硬仗吗?”

    “嘿,你到底听没听明白我的说法?若是大量的蒙兀乣军来到河北又当如何?

    河北大平原,千里沃土,蒙兀人根本不用打硬仗,今日烧个村子,明日踩踏庄稼,咱们有多少骑兵能与他们捉迷藏?

    就算到最后能将蒙兀人全都剿灭,百姓得遭多少难?”

    “老何,没人说不重视蒙兀人,但是到如今也差不多了,难道还能现在就发兵到临潢府吗?”

    军议中,数名文武重臣此时已经争论得面红耳赤,直到刘淮抵达之后方才住嘴。

    “参见汉王。”

    刘淮一摆手说道:“私下莫要如此多礼,怎样,商议出个结果了吗?”

    包括何伯求、石琚、梁肃在内的几名大臣皆是默然不语。

    片刻之后,还是辛弃疾说道:“此事只是两可罢了,当由汉王定夺,我等自当遵从。”

    刘淮也是无奈。

    今日已经是十月初一,算是标准的冬季了。

    如今乃是乱世,秋收之后,粮食入了府库,照例是应该出兵作战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几方大势力的首脑都是天生战狂,而是谁还没有个统一天下的执念呢?不打仗难道还指望敌人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吗?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最先有战略大动作的竟然是宋国。

    八月份,原河北经略使陆游被拜为四川制置使,成为四川与汉中最高的文职官员。

    大约同一时间,宋国左相虞允文出襄阳,抵达南阳整顿兵马,梳理民政,一时间震动天下。

    尤其是宋国朝野一时轰动。

    如果仅仅是军队占据,那么只能说北伐出了成果,但是此时国家宰执都出现在了彼处,谁又能否认,整个南阳之地已经彻底光复了呢?

    至于汉军的北伐成果,事到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到时候还会有波折的。

    只不过朝野之中乃是主战派占据上风,将所有风潮全都压制住,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

    但即便虞允文治理南阳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却还是让宋国上下齐齐振奋。

    当然,这也引起了西金的注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南阳盆地距离汴梁实在是太近了,而且又可以向北直通洛阳,一旦宋军真的要拼命,那么西金的最后一块落脚之地就要完蛋。

    所谓‘遣一上将将荆州之兵发于宛洛’,如今‘宛’已经被宋国占据,‘洛’还会远吗?

    而且虞允文也不是只会发动军事攻势,他的政治攻势同样猛烈。

    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政治攻势方才是宋国君臣最为擅长的东西。

    《权力的游戏》中有句话说得好:战争有时候靠骑士与战马,而有时候却要靠书信与渡鸦。

    而且,西金如今这种情况,说是势若累卵可能有些过了,但说一句形势不妙却是正经大实话。

    既然有仆散忠义这般忠臣想要救国,那么就会有一些投机分子想要卖国卖个好价钱。

    尤其是宋国还占据了个汉人复国大义,以至于西金的汉人官员们几乎没有任何思想斗争,都与宋国勾搭上了。

    仆散忠义对此自然是惊惧异常。

    他倒不是怕宋军进攻汴梁。

    因为以宋军贫弱的进攻能力,没有十万大军,是根本不可能攻破汴梁防线的。

    而若是宋军真的来了十万大军,那么仆散忠义就会用轻骑断宋军的粮道,之后他有十种办法将虞允文玩死在这汴梁城下。

    但仆散忠义最为担心的就是洛阳突然造反,掐断了关中与汴梁之间的联系。

    如若到了那般地步,说不得西金立即就会覆灭。

    当然,即便看出来形势危急,仆散忠义除了加紧催促迁都进程,却也没有其余的办法。

    洛阳汉人官吏众多,豪强士族同样众多,这些人都有可能跟宋国勾勾搭搭,不是换一个太守,派一名将军就能高枕无忧的。

    理论上,仆散忠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带领大军前去镇守,但是这样一来,汴梁立即就会向汉军投降。

    相比于宋国来说,汉军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刘淮只是在商丘出现了一次,就足以引得汴梁震动慌乱。

    作为众人口中的汉王,刘淮不用处心积虑的使用手段,他存在的本身就是最猛烈的政治攻势。

    汴梁之中的无数豪强、士族、豪商乃至于猛安谋克户,都会以伏地乞怜的姿态请求刘淮入主。

    面对这等两难的局面,仆散忠义十分艰难,而刘淮这里同样是产生了犹疑。

    若是冬日小规模用兵,自然无法发动对河北幽燕的大规模侵攻,可还是能对晋地发动一次上万人的攻势的。

    然而就在九月中旬,虞允文送来书信,告知了刘淮的全盘谋划,说是要与汉军会猎金贼,光复汴梁,还望刘淮能从东、南、北三方出兵,夹击仆散忠义。

    对于刘淮来说,他很清楚虞允文在打什么主意。

    无非就是汉军在前方厮杀血战,而宋军在后方捡便宜。

    但最让人恶心的就是,虞允文大张旗鼓的将此事宣传了出去,虽然有恐吓西金作为遮掩,却又如何不是将刘淮架在了火上了呢?

    汉军这个军政集团的法理来源就是北伐收复失地,也就是所谓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现在宋军要主动进攻金贼了,若是汉军不发动进攻,反而坐观成败,岂不是在违背政治承诺?

    到时候天下英豪如何看你?

    汉军内部自然也是十分腻歪,纷纷痛骂虞允文不当人子,打得一番好主意,不去啃硬骨头,反而想要让汉军为宋国火中取栗,简直是在做梦!

    但是愤怒之后,终归是需要议定个章程的。

    在争论磨合之后,参谋部总结出了两个意见。

    首先有个大前提,既然宋军是要声称出兵攻打金国,那么不管宋国是在用假把式虚张声势,还是真的要拼命,汉军却是绝对不能落于人后。

    否则宋国打出成果,而汉军却无动于衷,岂不是将北伐大义拱手让人了吗?

    其次,即便出兵,却也不能违反今年开春就做出的休养生息的决定,不能将此战打成一场大决战。

    军校已经筹建中,就差临门一脚。

    大炮也在紧锣密鼓的铸造之中。

    而那些炮兵指挥同样刚刚入学两个月。

    更何况因为数月之前卫所动荡而汰撤了大量卫所军官。

    若是现在就发动全面决战,莫说这些全都得被打断,就连如今逐渐开展的水利与道路整修工作也得全面暂停。

    这对于各地来说都会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动荡。

    因此,出兵方向也就是两个了。

    其中一个,也是现在汉军高层同意人数最多的一个战略,乃是直扑晋地,直接攻下整个上党地区,以作下一次全面进攻的桥头堡。

    晋地对于河北来说是居高临下的地势,先取晋地,以形胜之地来窥伺幽燕,几乎能事半功倍。

    这件事刘淮懂,金国自然也懂。

    而关键就在于此处了。

    金军很有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调动所有兵力来守卫晋地,将小规模冲突升级成大决战。

    而另一个战略,也就是遂了虞允文的意,去进攻汴梁。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则是,只要攻下汴梁,那么汉军控制的中原地区就会变得相对完整。

    这不仅仅是地图颜色填色游戏,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掌控黄河、淮河水系,彻底建立商贸网络。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攻下汴梁之后,罗谷子与梁球二人已经筹备许久的整修黄河计划就能初步展开,从而解放淮河水系。

    除此之外,如今在河南主事的李通还有在中枢主持政务的石琚都表明态度,一定要攻下汴梁。

    他们二人也是要向部下作交待的。

    汴梁陷入三面包围的窘境,而河南南部数州又如何不是个被宋、金三面包围的突出部呢?

    刘淮自然也有些举棋不定。

    在出兵最多只有一万的情况下,汉军必然是要顾此失彼的。甚至如果宋军果真出兵不出力,仆散忠义率军来拼命,刘淮反而要暂避锋芒。

    就在刘淮犹豫之时,申龙子匆匆赶来,躬身行礼后,将手中木匣奉上。

    刘淮立即将其打开,随后神色微变,在思索片刻之后,立即下令:“好,既然辛五郎是这般说法,那就去收复汴梁。”

    众人虽然都想知道那封情报中写的是什么,却在见到刘淮将其放回木匣,并没有传看后,也只能稳定心神,立即纷纷表态。

    打汴梁!将那仆散忠义打出粪来!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76/1111029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