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侯门主母从丫鬟做起 > 第一百七十五章 迎亲前

第一百七十五章 迎亲前


沈淮序从门缝里塞了一团手帕进去,含笑地道:

“拿着——”

“爷,这是什么?”

流萤取过那一方手帕,揭开四角,看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翡翠镯子,那莹润的质感,一看就价值不菲。

沈淮序隔着小门,低低地落下了声音:

“这是母亲的传家镯子,昨日张嬷嬷过来,特意让我转交给你。”

“真是夫人的意思?”

“是母亲的意思。”

沈淮序看不到她的脸,只能从她细微的颤音里听出了她心绪的起伏。

“之前我向母亲提及这门亲事时,母亲非但没有反对,还说——”

突兀的停顿,让后院的燥意更浓烈了几许。

流萤见他久久地不说话,按捺不住心切地追问了一声:

“夫人说什么了?”

“七八日没见,你想我没?”

流萤别扭地偏过了头,她说不出那般难为情的话,上手挠了一下木门,那搔刮的动静声好似挠在他胸膛般瘙痒难耐。

“爷想说便说,不想说便不说,我还能硬逼着你不成?”

“母亲说你蕙质兰心,帮衬起我来绰绰有余。”

沈淮序毫不含糊地道:“她嘴上不承认,心里已然认可了你。”

流萤不知尤氏为何对她大为改观。

她紧紧地攒住了那个翡翠镯子,如获至宝地抵在了心口上,将来过了门,她定然不会让尤氏失望。

“这镯子我收了,帕子你拿回去。”

沈淮序从门缝里接过那方手帕,却不是之前递进去的那块。

整块丝绢帕子散出淡雅的馨香,内里绣着满枝的海棠,灼灼艳目,嫣然盛放。

他收起了这方海棠丝绢,再想逗弄她两句,就听到院门的脚步声仓促地走远了。

凌宇看着沈淮序从甬道里出来,垫马凳,掀车帘,殷勤地请他上车。

沈淮序瞧着他顺眼,随手将一锭银子抛到了他怀里。

“赏你的,这差事干得不错。”

凌宇揣着那锭热乎乎的银子,一时间只觉得之前遭受的委屈统统不值一提。

“谢……四少爷赏赐。”

“你这么激动作甚?”

“四少爷两三年没给过小的赏银了。”

“那是之前。”

沈淮序之前寻不到流萤,性子冷僻暴戾,对诸事万物都漠然以对,自是不会宽待身边人,如今却是不同了。

“等到夫人进了府,以后给你们的赏银多的是。”

“谢过四少爷和少夫人恩典。”

凌宇揣着那锭银子回到了府邸,逢人就说这是四少爷给他的赏赐,以后少夫人进了府,他的赏银只多不少。

这消息一经传开,整个府邸的下人都恨不得少夫人赶快进门,好到少夫人跟前伺候一番,讨些赏银去。

郑月庐携着两个儿子从临安乘坐商船,于六月初三抵达了西桥码头。

沈淮序和胡有余亲自到码头迎接了他,并在庆丰楼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推盘换盏,相谈甚欢。

沈淮序敬了郑月庐一盏流香酒道:

“这第一杯酒,敬郑老当年为沈家军捐银一万两,助力沈家军打赢了那场生死之战,先干为敬。”

郑月庐和儿子纷纷出声劝了酒,被胡有余豪情万丈地给拦了下来。

“不醉不归,让他喝!”

沈淮序又满上了一盏流香酒,举杯再敬道:

“这第二杯酒,敬郑老不远千里前来为簪娘子送嫁,如此盛情,我和簪娘子此生感激不尽。”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将气氛烘得热烈鼎沸。

郑月庐在临安看了沈淮序寄过去的那封信函,言辞切切里,全是他对簪娘子的怜惜。

他此次带着两个儿子前来,就是存了结交这门“亲家”的心思。

“簪娘子坚忍不拔,旧时在临安,为了培植一株馥郁的茉莉花株,她尝试了所有能尝试的办法,历经半年之久,方才选育出合适的苗株栽种到茶园里,这才有了如今的花茶生意。”

郑月庐大肆赞扬了流萤一番,自然而然地道:

“其实打从那时起,我就有了收她为义女的心思,就等着她回到临安,喝上这一杯敬茶,万万没想到她到了汴京,竟然和沈小将军喜结良缘,这杯敬茶一下就变成了双份。”

胡有余一脸炫耀地抢了话道:

“郑老,实不相瞒,簪娘子的这杯敬茶,我抢先您老一步喝上了。”

“胡老板,这事你可得好好地说说,这敬茶作不作数,还得老夫来评判一二。”

郑月庐不服地和他较上了劲。

胡有余大笑过后,就将胡家茶肆和临安茶行如何结怨,大水怎么冲的龙王庙,后来又是如何泯恩仇的事情,绘声绘色地说给了在座的所有人听。

沈淮序坐在边上静静地听着,由着胡有余热络地在席间畅谈。

他举办这次接风宴的目的已达到。

郑月庐答应将流萤收为义女,如此一来,她的身份水涨船高,成为了临安首富的女儿,虽然商女出身低微,可也比一介孤女强,配他这个五品小官恰好合宜。

郑月庐和胡有余借此机会相熟相知,有了这两大船商的鼎力相助,他将来在岭南做起商埠贸易来,会变得易如反掌。

一场接风宴,吃得宾主尽欢。

沈淮序亲自将郑月庐父子三人送到了老宅府邸,他在门口拱手辞别道:

“迎亲规矩多,我这准新郎官的身份,不方便踏进贵府的门槛,他日登门,还请郑老和两位兄长手下留情,莫要拦门不让进。”

“沈小将军,到时候拦不拦门,可不是我们说了算,是簪娘子说了算。”

郑月庐的长子郑良浔笑说了这么一句,周围哄笑声四起。

次日,临安首富郑月庐将簪娘子收为义女的消息,传遍了汴京的大街小巷。

迎亲前三日,广慈寺开门连施三日喜粥,前来喝粥的老百姓一度从半山腰排到了山脚下,喝过那碗喜粥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

六月初六迎亲日,仪仗队燃放的鞭炮响遍了半个汴京城,那阵仗之浩大,隔着几条街巷都能听到喧哗声。

闻声而来的老百姓全都围聚了过去,看着这十里红妆从新府绵延到了老宅巷子里,在抛洒的喜糖雨中,纷纷沾到了这对新人的喜气。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2/4832008/2549277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