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侯门主母从丫鬟做起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拈酸

第一百五十四章 拈酸


贡举放榜那日,沈淮序回到了新府。

甫一进门,他就看到了月白釉长颈瓶上的插花。

一截弯弧的蔷薇枝条,傲然凌空地立于瓶身之上,瓶口点缀了几株冷若冰霜的墨菊,空灵的禅意,精妙的留白,影壁的格调为之雅正了起来。

他蓦然驻足道:“簪娘子的插花?”

凌宇回道:“是的,四少爷。”

沈淮序绕过影壁,穿过雕漆回廊,直往后园走去。

“簪娘子何时学会的插花?”

“殷道士和宋伯儒进府后,簪娘子常常和他们切磋技艺,不是插花烤饼,就是探讨扦插如何培植,颇有些相见恨晚的畅意。”

“相见恨晚?”

“不不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凌宇见他神色凛然,立即改了口,怕他拈酸吃醋,回头迁怒到簪娘子身上,那就是他的罪过了。

“爷不在的这段时日,她倒是过得滋润。”

沈淮序没好气地走进了后园。

原本还是一片荒芜的园子,所过之处全都翻了新土,墙垣的紫色藤萝垂下了万千丝条,及至临水的海棠林里,三大花师正在热络地探讨着插花技艺。

殷道士和宋伯儒双双看见了沈淮序,躬身行礼道:

“参见沈小将军。”

流萤怀抱着满枝的西府海棠,盈盈地跟着下拜,“沈小将军。”

沈淮序隔了十天半个月没见她,只觉她粉光脂艳,姿色更比怀里的海棠浓妍几分。

“难得三位花师聚首,携手建造这处园子,不知各位打算将这里打造成何种模样?”

殷道士进言道:

“回禀沈小将军,簪娘子擅长用水造景,宋花师精通奇石布排,而殷某长于私园整体的布局,是以后园将划分为水景、奇石、园林三景,由三位花师共同打造。”

“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沈淮序首肯道,“相信你们三人的能力,定能将后园打造成汴京名园,尤其是簪娘子。”

他特意点了她的名,将她单独拎出来,充分地寄予了厚望:

“听说你在临安建了个裴府后园?

“回将军话,是有这么一回事。”

“裴家后院有几景来着?”

“分为春景,夏日,秋枫和冬藏,取的是四季之景。”

沈淮序之前听暗卫回报,说她给裴尧臣建了个临安名园,当时他就吃味了,如今听她应承了此事,更为在意了。

“簪娘子将四季留在了裴府后园,也要想想将什么留在新府后园才是。”

他意有所指地看着她道:“毕竟新府后园是你后来的大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必簪娘子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流萤没想到这么久的老黄历,他还当着同行的面,翻出来和她捯旧帐。

“民女定当竭尽所能,将新府后园打造成享誉汴京的十大名园之一。”

“有簪娘子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沈淮序遣散了众人道:“时候不早了,送送三位花师回去。”

“是,四少爷。”

凌宇心领神会地将殷道士和宋伯儒请出了后园,其余下人也都识趣地退了出去。

后园单单剩下了两个人。

沈淮序挑眉看向了埋头站在边上的流萤,不耐地道:

“这就是你说的避嫌?”

“不避了。”

流萤见周围人散去后,一改之前的生疏,殷切地道:“没人的时候,你就是我的四郎。”

沈淮序紧紧地盯着她的脸,“又吃醉虾了?”

“没吃。”

“那你唤谁四郎,谁是你家四郎?”

沈淮序扔下这句狠话后,当场拂袖而去。

流萤犹抱着满枝的海棠站在那里,被他的火气喷得满头满脸都是,这下可好,将人惹急了,没法收场了。

沈淮序在净室里沐浴。

流萤就将花束抱到了净室门外,隔着闭合的门扇,坐在圆杌上修剪花枝。

都说人在沐浴时,心绪最是放松,也最是愉悦。

她要趁其不备,在他没法气走的时候,将该说的话全给说了,但凡他听进去一两句,对她也是极好的。

“四少爷,我去了趟茶楼,听到了些许不利于你的流言。有人想在背后暗害你,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成为他们手中反击你的利刃。”

“我给郑老去了一封信,以后我不再是茶行明面上的二掌柜了,只是花师簪娘子,那几分薄利会以花师的名义返给我,胡爷那边也派人过去说了,真要查起来,他们也查不到四少爷的头上。”

“这次建造后园,请来殷道士和宋伯儒是我的私心,他们培植花草的技艺无人能及,我跟宋伯儒学了调馅做花饼,还跟殷道士学了一手插花的手艺。”

她满嘴都是跟师学艺的心得,关于“避嫌”的事情,她是只字不提。

忽而门扇“吱嘎”一声从屋里推开。

她循声仰头,就见他衣襟敞开,精壮的胸膛一览无遗,墨色长发还在滴滴地渗着水,眉目疏朗地自成一派风流。

“四少爷——”

流萤本意是说完这些话就走,奈何花枝没剪完,他就以这副模样将她堵在了净室门口,叫她情何以堪。

“你看这海棠插花,放在书房可好?”

他只要说一个好字,她就会跑得无影无踪。

沈淮序看着她菲薄的面皮染上层层红晕,令了她一声:

“放在内室里,过来擦发。”

擦发是件极耗时长的体力活。

沈淮序枕在流萤的怀里,由着她轻轻地擦拭发梢,说尽软话地哄着他,舒坦地合上了眼。

“四少爷明明心事愉悦,为何还要压着一双眉头?”

“我何事愉悦了?”

“还想抵赖,爷眉梢上藏着的喜意盈盈,我可都瞧见了。”

他向上睇了一眼,对上她明媚如春风的笑靥,还没来得及压出一道目光,便破功地笑出声来。

她推攘着他的肩头,催促道:“说说看是何喜事。”

“今日贡举放榜,你没上街看看?”

“本打算忙完后园的活儿,回去的时候再顺道过去看看。”

“中榜的二百七十二名学子,近七成是寒门出身。”

他难得地和她说起了朝堂之事,言语间尽是得意之色。

“其中有几个的文章做得相当出彩,的确是真才实学。”

“爷怎么知道他们的文章出彩?”

他放缓了语调说,“所有原封卷子和誊抄卷子,我都核查过一遍,印象最深的有七个人,我向皇上举荐的也是这七个人。”

启元二年的贡举选拔出的这七个同科进士,就是后来享誉朝野的庆元七贤士,不但成为了两朝的肱骨权臣,还冠绝千古,成了名留青史的风流人物。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32/4832008/2549279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