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零三章 暗流下的传帮带

第一百零三章 暗流下的传帮带


那份通知如同一道惊雷,在全厂范围内,开展“技术传帮带”专项检查。

我捏着那张薄薄的却重逾千斤的A4纸,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纸上的油墨味混杂着车间里永不消散的机油气息,钻进鼻腔,辛辣又刺激,像一场风暴来临前的预兆。

“妈的,这是冲我们来的。”赵卫东一拳砸在布满油污的工具台上,震得几颗螺丝叮当作响。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兽,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我将通知拍在台面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压过了车间远处的轰鸣。

“没错,就是冲我们来的。”我的声音很平静,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乱了阵脚。

“不打压,不表彰,用‘正规化’这把软刀子,钝刀子割肉,才是最狠的。”

上层那些人精明得很。

如果直接批评我们搞私下教学,会显得他们无能,连一线技术都管不住。

如果公开表彰,又等于承认了他们制定的那套培训体系是废物,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所以,他们选择了最“政治正确”的一招——检查。

用一套冠冕堂皇的规则,来收编、甄别,甚至扼杀我们这种自下而上、野蛮生长的技术传播路径。

“要求每位八级工必须提交两名学徒的季度考核报告,还要现场演示一项关键工艺教学……”苏晚晴逐字逐句地念着,秀气的眉头紧紧蹙起,“这分明就是要把我们的东西摆在台面上,用他们的标准来评判。一旦评判不合格,我们就是‘误人子弟’,他们就有理由取缔我们的一切。”

赵卫东冷笑一声,啐了一口:“教可以,但得按他们的教案来。让我们把那些能救命的绝活,讲成催眠的废话?做梦!”

“不,”我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他们两人,一字一顿地说道,“恰恰相反,我们要按他们的规矩来,但是,要讲我们自己的道理。”

那一晚,工具间的灯亮了通宵。

我们三人围着那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优化笔记》,它就像是我们的圣经,此刻却面临着被“翻译”成异教徒也能看懂的经文的命运。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兴奋的气味,像是在进行一场秘密的战争动员。

“这个‘互感器极性快速判断法’,太扎眼了,一听就是野路子。”我指着笔记上的一段,“得改个名,包装一下。”

苏晚晴的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划过,她那双平时画精密图纸的手,此刻写起字来也带着一股严谨的劲儿。

“叫‘电气仪表读数异常关联性分析实例’怎么样?从现象入手,符合他们的排查逻辑,但核心的判断依据,还是我们的东西。”

“高明!”赵卫东一拍大腿,“听起来人五人六的,里子还是咱们的货!”

我又翻到一页,上面画着复杂的线路图和逻辑箭头。

“还有这个,‘分段隔离闪电排查逻辑’,也得改。这个名字太狂了,一看就是咱们这帮人的手笔。”

苏晚晴几乎没有思索,便提笔写下:“可以叫‘设备重大故障定位五步教学法’。第一步,信息收集;第二步,初步诊断;第三步,分割系统;第四步,逐级验证;第五步,确认故障点。把我们的核心思路,嵌进这个标准流程里。他们审查时,只会觉得这个流程很规范,很标准,却不知道每一步之间的跳转,藏着我们总结的思维捷径。”

她边写边说,声音里带着一种独特的自信:“他们要的是形式,我们就给他们最完美的形式。他们要的是术语,我们就用术语把他们绕晕。只要工人们还在用这些方法,还在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哪怕换了一万个名字,根,就还是我们的。”

我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没错,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名字,但夺不走我们的思想。

考核当天,锻压车间的空气燥热得能把人点燃。

几十吨重的压力机每一次起落,都让整个地面为之震颤。

赵卫东就站在这头钢铁巨兽旁边,像一个驯兽师。

他的周围,围了一圈人,有来看热闹的工人,有神情严肃的老师傅,还有几位胳膊上戴着“考评”红袖章的干部。

赵卫东要演示的是“压力机连杆间隙调整术”,这是个精细活,差一丝一毫都可能导致设备损毁甚至重大事故。

他没有急着拿出我们的新方法,而是不慌不忙地从最传统的手感测量讲起,一边用塞尺比划,一边讲解着那些老师傅们最熟悉的经验之谈。

“……凭手感,听声音,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心里得有数。”

几位老技师赞许地点着头,表情明显放松下来。

考评员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算你识相”的意味。

然而,就在这时,赵卫东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但是!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光凭感觉吃饭的年代,过去了!现在咱们有了更准、更快的办法!”他猛地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块千分表,啪地一声吸在机身上,动作干脆利落。

“用千分表读出基础间隙,再配合咱们车间的环境温度,用温度补偿公式估算出设备运行时的热胀冷缩量,这才是科学!”

围观的工人们瞬间哗然。

这套算法,不就是我们私下里总结出的数据模型的简化版吗?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官方”了?

一名戴着金丝眼镜的考评员立刻皱起了眉头,厉声问道:“这个温度补偿算法,是哪里来的?培训大纲里可没有!”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赵卫东却一脸坦然,甚至还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憨笑,挠了挠头说:“嘿,这不就是小林那本破本子上抄的……哦不对,说错了,是我去年参加厂里组织的夜校,在发的那本《机械基础》第十七页,有个不起眼的附录公式,我寻思着能用在这儿,就自己琢磨了一下。理论联系实际嘛!”

“噗嗤——”人群里不知谁先笑了出来,随后便是大片的哄笑声。

紧张对峙的气氛,瞬间被赵卫东这番半真半假的插科打诨给化解得无影无踪。

那个考评员被噎得满脸通红,想发作又找不到理由,毕竟“理论联系实际”可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他只能悻悻地在记录本上划了几笔,没再追问。

与此同时,在几百米外的总配电室,李卫东正带着他的两名电工学徒,进行实操测试。

考场的气氛比锻压车间还要压抑,因为电气故障,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瞬间致命。

考官是个出了名难缠的老顽固,他故意在控制柜的二次回路里,设置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接地错误。

这种故障平时很难发现,就算发现了,老师傅也得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定位。

他就是要看这些年轻人出丑。

然而,李卫东的徒弟,一个才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拿着万用表,精准地找到了故障点。

他不仅找到了,还在考官面前,脱口而出,声音清脆响亮:“报告!是二次回路控制电源负极多点接地!一点接地只是告警,多点接地就会形成短路环流,烧毁接触器线圈!”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把故障现象、原因、后果说得明明白白。

别说是学徒,就是很多正式工都说不出这么完整的话。

考官彻底愣住了,他扶了扶老花镜,死死盯着那个小伙子,追问道:“这些……是谁教你的?”

小伙子有些紧张地挠了挠头,老老实实地回答:“是……是林师傅之前写的一张提案卡里,提到过一句环流的风险……我没看懂,就去问了赵师兄,赵师兄也说不清楚,就又去找了苏技术员,苏技术员专门给我画了张电流走向图,我才明白的。”

话音落下,整个考场一片死寂。

考官的脸色变得极其复杂,他看向的不再是那个年轻的学徒,而是他背后那张无形的、盘根错节的网。

这不是一个人学会了,而是知识像水一样,通过提案卡、通过口头请教、通过图纸讲解,在这群人之间自由地流淌,最终汇聚到了最需要它的人手里。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传帮带”了,这是一种生态。

傍晚,我和苏晚晴交完报告,路过厂长办公室。

里面的灯还亮着,隐约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我们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贴近窗下的阴影。

一个尖锐的声音传来:“……这些人搞小山头,搞小圈子,无组织无纪律!今天敢私下教技术,明天就敢抱团对抗管理!这是个危险的苗头,必须掐死!”

另一个浑厚些的声音立刻反驳:“老周,话不能这么说!你不能否认,这次全厂故障排查速度评比,他们带出来的徒弟,平均处理速度比咱们干部培训班出来的快了一倍还多!这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我们管生产的,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生产力?哼,不受控制的生产力,比没有生产力更可怕!”

脚步声由远及近,似乎有人要出来,我们立刻退开几步,隐入黑暗之中,心跳得如同擂鼓。

回到宿舍楼的拐角,晚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

苏晚晴停下脚步,低声问我:“看来,上面已经吵翻天了。下一步……是不是该让‘提案卡’升级了?”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抬头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生产车间。

那些光芒,像一颗颗不屈的火种,在夜色中顽强地跳动着。

我知道,光靠我们几个人的努力,光靠一本秘密的笔记,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网,还需要织得更大,更结实。

我缓缓点头,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不只是升级。提案卡还是自上而下的审查,我们要的,是让它变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利。要让它变成人人都能写、人人都敢写、写了就能被看见、看见了就能被讨论的‘技术日记’。”

风猛地穿过长长的走廊,吹动了墙角一张没有撕干净的旧公告,那残页在风中猎猎作响,像一只挣扎着想要挣脱束缚,飞向更高天空的纸鸢。

旧的秩序正在松动,而新的秩序,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的舞台。

我不知道这个舞台什么时候会来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923/1111106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